新能源车喜提春节档:降价车型热销,节后有望迎入门级购车潮******
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
在降价促销措施的拉动下,多家新能源车门店迎来了火爆的“春节档”。
1月27日,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的特斯拉、小鹏、蔚来、理想等新能源车门店发现,各家门店人气普遍高于春节假期之前,多名销售人员都表示,品牌的相关降价促销措施明显拉动了客流。
“实在是接待不过来,一天比一天人多。”一位特斯拉门店销售人员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春节假期客流量与日俱增,平日里最多仅需提前一天预约的试驾目前则需要提前两到三天预约。
1月6日,特斯拉在中国开启大幅降价,降幅从6%至13.5%不等,Model 3起售价22.99万元,Model Y起售价25.99万元,创下历史最低价格。其中,降幅最大的车型为Model Y长续航版,降幅高达4.8万元。
前述特斯拉销售人员表示,日前的降价吸引了大批顾客前来看车,“目前没有任何优惠促销了,来看车的顾客有不少都是看中了这次的降价,春节期间明显又多了一批家庭用户。”
与特斯拉一样开启了大幅降价的还有小鹏汽车。1月17日,小鹏汽车宣布对小鹏G3i、P5、P7进行降价,降幅从2万元-3.6万元不等。
虽不如特斯拉门店那样比肩接踵,小鹏汽车门店客流也明显高于春节之前。有销售人员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,除三款车型直接降价之外,小鹏G9也推出了5000元的现金减免优惠。他表示,春节期间,受降价拉动“销量都还不错”,尤其是小鹏G3i和小鹏P5两款车型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。
虽然蔚来并没有降价,但前来看车的顾客依旧源源不断。蔚来销售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新能源车国家补贴已经在去年底结束,但蔚来自掏腰包将其延续至了2023年1月31日,相当于优惠1.1万元。同时他还介绍,蔚来汽车符合上海市嘉定区相关新能源车补贴政策,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可以额外获得嘉定区的2万元补贴。
不同于上述几个纯电动汽车品牌,理想汽车目前推出的车型均为增程式车型,自2023年起已经无法获得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牌照。有门店销售人员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春节期间“拖家带口”前来看车的顾客明显增多,不过他也坦承,因牌照问题还“需要考虑”的顾客确实不在少数,“我们主要是家庭用车的增换购,很多顾客其实已经是有蓝牌的,有没有绿牌不是什么问题。”
乘联会数据显示,1月1日-15日,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8.4万辆,较上月同期下降了33%。乘联会认为,1月上半月车市表现一般主要是由于前期政策透支,随着防疫政策放开后居民出行趋于正常、消费者信心恢复、特斯拉等车企降价等,春节之后,车市会有一波入门级消费者的购车潮,而2月份将会成为春节后的真正市场启动期,同时也将是疫情三年结束后的市场启动期。
智能制造为工业经济赋能助力******
在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,汽车变速器装配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,只见智能小车穿梭运输物料,工业机器人挥动手臂协同作业,一台台变速器有序生产下线……这家企业通过建设汽车传动系统智能工厂项目,实现生产物料循环取货、工艺数字化设计、供应链协同等,大幅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行效率。
前不久,工信部公示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,包括青山工业在内的6家重庆企业跻身智能制造示范工厂,10家重庆企业的15个典型应用场景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,凸显重庆深耕智能制造进一步取得实效。
作为国家重要制造业基地的重庆,加快打造“智造重镇”,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、培育壮大智能产业,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。从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,到海量的小微企业;从传统的钢铁、化工等行业,到先进的通信技术行业……如今,“数字之花”开遍山城,智能制造持续为工业经济赋能助力。
汽车产业是重庆的主导产业。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,只见数字化组装线上工业机器人灵活地进行冲压、焊接等一系列操作,一辆辆汽车陆续生产下线……“我们对整车产品和生产环节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,智能化工厂设备自动化率达92%。我们还掌握了智能互联、智能驾驶等600余项智能低碳技术,多款智能化车型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。”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如今传统行业也变得高端化,伴随下游客户对我们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监管和质量追溯提出要求,我们决心实施智能化升级,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。”重庆歇马机械曲轴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正素说,公司连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智能化改造,生产效率提高30%以上,产品不良率降低一半,2022年该公司成功获得国外高端通机品牌订单。
来自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,近年来重庆累计推动11.3万家企业“上云上平台”,累计实施48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,建设734个数字化车间、127个智能工厂,示范项目的生产效率提升58.9%,一大批企业实现“华丽转身”。
记者了解到,为持续培育壮大智能产业、推动传统工业智能化升级,重庆还将进一步补链、强链,做大做强智能产业集群;同时加快打造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,提速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助力更多企业从“制造”迈向“智造”。(新华社记者 黄兴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